我局是由原市教育局和市体育局于2009年底合并组建,负责协调、管理和指导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群众体育等部门的发展和改革全市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事业。市政府教育指导委员会、市语言文学委员会、市招生委员会、市学校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均设在我局。该局现有在岗公务员22人,行政人员1人,业务人员37人,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14人。设有10个行政部门,3个直属机构(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市教研室、市教育技术中心),6个二级机构(宣城中学、市特殊教育中心、市体育学校、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宣城实验学校)。
二、全市教育总体概况
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698所,在校生34.99万人,专任教师2.49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97.75%,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义务教育巩固率101.22%,高中毛入学率100.03%,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近年来我市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一、扎实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实施第四阶段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提高普惠性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覆盖率。一是实施学前教育提升工程。今年投资2431万元,建设公办幼儿园7所,资助幼儿1549名,培训幼儿园教师490名。二是组织开展学前教育研究,推动落实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若干措施,督促指导宣州区推进“民办转公办”幼儿园。三是印发《宣城市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对接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幼儿园、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校内适应性教育。四是巩固无证幼儿园治理成果,纳入市政府2021年教育体育目标任务,定期进行回访检查。五是积极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绩溪县学前教育发展情况已接受国家评估组现场核查。宣州区、宁国市将于2022年获得国家认可,广德市于2023年获得国家认可,郎溪县、景县、景德县于2024年获得国家认可。
2.继续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一是实施薄弱环节补齐工程,提高义务教育能力。完善薄弱环节、提高义务教育能力的中央资助土建项目18个,面积33890平方米,投资1803万元。二是召开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和全市现场会,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不断完成教育阶段。三是广德市着力打造国民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各县(市)已完成县级自评和市级复审,并接受省级评估。四是开展控辍保学行动,调查春、秋季学期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返校情况。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青少年无因疫情、灾害、贫困等原因失学。五是总结全市义务教育阶段12个教育集团的办学经验,由省教育厅作为典型案例推广。六是积极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广德市是全国第一个努力实现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县(市)。已完成县级自评和市级复核。初步规划为广德市2022年、郎溪县、景县2024年、绩溪县、景德县2025年、宁国市2027年、宣州区2030年通过国家验收。
三、全力推进“双减”工作落实。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听取“双减”等全市重点教育工作汇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双减”工作专项协调机制。市教育体育局建立了全市“双减”工作分级调度机制,形成了市、县、学校立体调度模式。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各级建立了全市“双减”工作微信群,确保“上发不一蹴而就”,全市快速推进。 、建立24小时调度微信群,随时直接调度汇报“双减”工作。严格执行半月、周、日报告制度,建立监测台账。二是落实校内重点任务。全面推进“五个管理”,联合印发《宣城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全市中小学全部实行作业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间。制定了课后服务计划。全市课余服务覆盖率、服务时间达标率均为100%。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15.6万人次,参与率97.82%;教师1.2万人,参与率93.05%。三是落实校外治理任务。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坚持夜间、节假日、双休日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突击检查。加强政策宣传,完成学科培训机构“企业转非”改革。全市纪律校外培训机构由“双减”前的282个减少到13个。78个纪律培训机构转为非纪律培训机构,关闭191个纪律培训机构,资金监管率100%,标准化合同文本使用率100%,无拖欠工资情况。景县、绩溪县、广德市的纪律培训机构已清理完毕。教育部“双减”改革公报多次公布宣城的经验做法。
四、共同优化义务教育结构。一是明确工作目标。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启动优化义务教育结构、规范民办义务教育专项工作。围绕“严控增量、逐步消化存量”的总体目标,确定到2022年10月,全国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比例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二是压实工作责任。市教育体育局成立了规范民办义务教育专项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班,建立了定期报告、工作调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各县市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规划、自然规划等部门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三是制定工作计划。全面了解全国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情况和学生规模,制定《宣城市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发展专项工作方案》。各县市按照部署,按照“一县一策”编制规范了民办义务教育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按照“一校一案”制定了操作细则。 ”。四是落实工作措施。开展民办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专项行动。通过加快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依法依规清理压减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计划,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全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数量2021年秋季新增在校学生2000余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学生减少600余人。
5.推动普通高中多元化、特色化发展。一是推动新高考综合改革顺利实施,全面使用高中一年级新教材,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推动选科选班有序进行。二是制定2021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工作方案,稳步化解部分学生家长上访矛盾,稳步实施普通高中招生范围调整,规范招生行为。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总体平稳有序。三是全面推进普通高中大班额检查整顿工作,共淘汰实际生大班额197个。
六、努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一是完成达标示范建设的整改和取消工作,制定检查计划,调整达标示范工作在县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和党政考核中的权重。政府领导干部。二是组织我市7所学校通过乙类办学水平评估,被认定为合格中等职业学校。三是完成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共认定双师型教师111人。四是完成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申报工作。五是举办第十三届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并参加全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安徽省选拔赛。我市有两个项目进入全国比赛。六是完成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办学资质审核,部署启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七是举办2021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并举办第十二届职业教育展演暨第四届职业素质竞赛。
七、努力办好特殊教育。一是与市残联合作,核查2021年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状况。目前全市有适龄残疾儿童1301人,已完成残疾儿童1254人。在学校就读,其中特殊教育学校318人,普通班652人。 274名儿童被送回家,其他10名儿童(均在外地就读),26名儿童被休学,21名未入学的残疾儿童因严重残疾而无法上学。二是申请省级以上特殊教育转移支付资金130万元,进一步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增强普通学校正常就学的保障能力。三是组织开展2021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和安置情况统计,全市国家监测系统2021年秋季应入学的109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中,80人已接受义务教育; 23人被安置在学前教育和康复机构;经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认定不具备接受教育能力的4人,延迟入学的2人。 。
八、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我市普通中小学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设率、班级多媒体覆盖率均达到100%。我们在全省率先完成联网任务,各项教育信息化指标保持全省第一。二是加快智慧学校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智慧学校(教学点)162所,实现农村中小学、智慧教学点全覆盖。三是推进教学应用常态化。组织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和信息应用专题培训。中小学多媒体教学已常态化实施。智慧教室开课数、平均开学率均位居全省前列。四是实施智慧学校标准提升工程。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教学点实现智慧教室全覆盖,农村中小学全部达到智慧学校建设要求,城市中小学基本建成智慧学校,高等学校全部建成智慧学校”的目标,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宣传《城市智慧学校标准升级工程建设方案》,全面提升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
九、持续推进平安校园建设。一是始终坚守安全底线。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始终把师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多年保持校园安全稳定。坚持常态化落实校园疫情防控措施,保持校园疫情零记录。二是大力推进三防建设。 2020年,我们与市公安局联合组织实施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各县市切实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加强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校园治安水平有所提高。大改进。三是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建立健全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开展保护校园、打击违法行为等专项整治工作,排查化解涉及学校和学生的矛盾纠纷,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坚决预防和遏制学校和学生安全事故。 。四是狠抓校园食品安全。全市611所设有食堂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100%实现“明厨明灶”。全面落实随餐集中就餐、员工健康监测、食堂和环境场所消毒等措施。市场监管部门、教育部门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开展定期检查和秘密检查。五是坚持开展安全教育。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广泛开展防溺水、消防、毒品、性侵、食物中毒、网瘾、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安全教育。切实把法治教育融入到法治教育中去。国民教育体系,为每所中小学配备一名法治副校长。开展校园欺凌预防、国家安全教育、反邪教渗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宣传教育。全市中小学校均设有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
10、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是开展主题活动。全市中小学和教师开展“为党育人、为国培养人才”主题教育、“学党史、端正师风”专项整治、有偿补习班、非法收受礼品等。二是选择典型树种。教师节前夕,评选出27名“宣城市最美教师”和77名“宣城市优秀班主任”。通报表彰教师150人,推荐并授予省级表彰教师20人。三是查处违纪行为。组织明察暗访267次,受理群众举报62件,查处违规违纪教师53名。四是加强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全市新增中小学教师325人,其中195人分配到农村中小学。秋季学期共抽调129名来自各县市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五是保障教师工资。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增长联动机制,进一步保障教师工资福利,一次性工作奖励与地方公务员同步调整、同一标准、统一发放。同时。
11、开展阳光运动。一是宣城举办青少年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跆拳道、儿童体操等5项青少年体育赛事,参赛运动员1597人,新注册青少年运动员898人。二是组织123名运动员参加2021年安徽省青少年个人锦标赛篮球等11个项目,获得14枚奖牌,73人取得前八名的优异成绩。三是开展“奔跑·青春”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目前,全市共有4.68万名儿童青少年参与了活动。四是完成传统体育项目学校2020年度考核,指导市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展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累计培训青少年7000人次。
12、围绕群众建设健身设施。积极开展2021年体育强省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申报,力争省级建设专项资金总额650万元。落实全市体育设施项目建设规划,各县市按程序开展新建、维修、更换体育设施项目招投标和建设工作,完成2021年全市126项体育设施建设任务。
13、承办全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全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于2021年10月16日开幕,2021年10月19日闭幕,是我市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群众性综合运动会,共有来自7个县(市、区)、84个省市的7600人参加。市级单位。多名运动员参加了20个大项、179个小项的比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93city.com/html/tiyuwenda/9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