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四月,浙江温州八中的校园美得让人流连忘返。
一条小溪蜿蜒穿过校园,小溪一侧的路边种植了300多棵樱花树。正是樱花盛开的季节。从远处看,它们就像一大片粉红色的云。微风吹过,樱花飘落,道路瞬间被粉色覆盖。
这个季节,学校会举办盛大的樱花节。樱花有早花和晚花之分,因此花期较长。樱花路旁的石刻上写满了历代有关樱花的诗句。学生们赏樱花、读诗、拍照、写生,组织各种活动,沉浸在美丽的景色中。
每年樱花节,吴长青校长都会义无反顾地打开校门。公众只要在网上预约,就可以进入校园赏樱花,体验快乐的教育和文化。
在温州八中的校园里,这样美好的教育情景一年四季随处上演。这是一座兼具江南水乡韵味和现代时尚气息的校园。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依山傍水。灰、黑、白相间的教学楼,庭院风格典雅。校园里的每一个走廊、天井、道路、亭台楼阁、绿植、溪流都经过匠心设计,成为教育的载体。
来到这里,吴长青用了近五年的时间,通过文化改造,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建成了这样一座园林化、生态化、人文化、现代化的校园,这也融入了他对学校文化的美好向往。融入了他对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理想期望。
“教育应该是美的,没有美就没有教育。校园应该成为美的载体,让师生沉浸在美的文化中,让教育自然发生。”吴长青说道。
首先你得有一个理想
当校园被山水浸润时,就会有一种自然、充满活力的氛围。
如今的温州八高位于美丽的温州罗山生态公园内,周围青山环绕,门前绿水环绕。走过一座石桥进入校园,迎面是两棵高大的榕树。沿着榕树旁的台阶拾级而下,有一条沿着溪流延伸的长廊。它起伏不平,匀称。小路两侧刻有温州童谣、山水诗、二十四孝图。还有小亭子和石凳,可以坐下来休息。
这条走廊的设计就是吴长青的灵感。走廊环绕校园近2000米。老师和学生可以在课间或饭后在这里悠闲地散步。
很多来访的校长,看着花园般美丽的校园,常常会问:“吴校长,修缮这样一个校园所需的资金从哪里来?”
对于校长的担忧,吴长青坦言:“首先不要考虑钱,首先要考虑的是你想不想做、想做什么。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要钱有什么用?”
对于吴长青来说,校园改造不是他随随便便就能做的事情,而是承载着他的教育理想,是他对学校文化的系统重构。
2014年,因初高中分离,原温州八中高中部从拥挤的老城区搬迁,在远郊罗山脚下异地重建,建立了温州一中。 . 8 高中。 2015年3月,吴长青转入这所学校时,眼前的荒野中只有几栋教学楼矗立,周围还是一片杂乱的建筑工地。
与此同时,吴长青还面临着另一个严峻的挑战。新成立的温州第八中学是由三所学校的高中部合并而成。在多所学校的合并中,如何尽快消除分歧、统一人心是一个大问题。更何况学校搬到了这么偏僻的地方,老师们的心理落差巨大。
面对诸多困难,吴长青并没有陷入具体的问题情境。相反,他以另一种方式思考了超越的办学策略。 “我们要用更高的文化价值观,实现三所学校的文化融合,形成共同的发展愿景。” 。
接下来的六个月里,吴长青查阅资料,考察周围,常常若有所思地在建设中的校园里一遍又一遍地走来走去。慢慢地,这所学校未来的文化蓝图在他的脑海里一点一点清晰起来。 “我已经考虑过如何设计整个校园。每个地方的建造方式和方式都是基于我的愿景。”吴长青说道。
校园改造对于吴长青来说并不陌生。他曾担任温州第十九中学校长,这是一所占地仅27亩、校园破旧的城市学校。吴长清上任后,提出打造“绿色教育”,从植树种草、建设校园文化入手。听说他要种树,有人说:“吴校长,巴掌大小的校园,哪里有地方种树呢?”
吴长青笑了笑,没有说话。短短两年半的时间,他从绿化校园开始,先后启动身心健康工程、快乐学习工程、修身工程等,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由其他人。道路、校园环境、师生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 2014年9月,学校主办全国首届特色学校和名校长创建高峰论坛。吴长青的绿色教育也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同行的好评。
因此,当来到温州八中,看着需要改造的校园时,吴长青充满了信心:“这样的学校正好给了我一个将教育梦想变成现实的机会。只有当你有一个梦想,你能梦想它吗?”
学校老师们还记得,吴长青来到学校后做的一件事就是在校园里种植了50棵红叶梅树。 “这是春天最早开花的植物之一,开花时非常漂亮。”吴长青说道。
第二年春天,红叶梅花盛开,粉红、白色的花朵挂满枝头,在鲜红的叶子中闪闪发光。鲜花盛开的树木给校园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希望。
学校文化重塑
经过五年的改造,温州八高正按照吴长清心目中的理想蓝图一天天变得更加美丽,成为一座具有浓郁中国文化风格、古朴与现代交融的教育园林。
我和吴长青一起在校园里散步,边走边听他的讲解。在我由衷地赞叹校园的精致之美的同时,更惊讶于他改造校园文化的良苦用心。在吴长青的嘴里和眼里,这个校园显得无比博大和深邃。每一个亭台楼阁、每一个长廊、每一个庭院,甚至一石一树,都是文化的载体。你可以无休无止地谈论它。很久。
“你看,从这个亭子上望去,对面就是大罗山主峰,山上就是明朝重臣张璁创办的罗峰书院旧址。”吴长青说:“这座亭子取名为‘望峰亭’,是为了激励学生们既要抬头仰望,欣赏自然风光,又要向家乡的先辈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
走进教学楼,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瓯越文化长廊。沿途放眼望去,从王羲之、谢灵运、郭璞,到王十朋、张璁、袁枚、孙冶让,200多位温州文化名人的人生故事被刻挂在墙上。 、苏步青……吴长青的每一个角色都是一座宝库。让他特别自豪的是,校园里引进的历代文化名人比温州文化中心的还要齐全。
像这样的校园景观还有很多,有汉字廊、琴棋书画馆、梅兰松竹菊园、政史地理主题教室、世界长廊等。世界500强大学...
“学生们每天无数次路过这里,听到的、看到的自然会被文化渗透。”吴长青说。
确实,这样的校园充满了文化气息,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校的教育气质。
在这样美丽优雅的校园里,教育不知不觉变得更加柔和。高三的教学楼里,虽然高考日益临近,但这里却没有任何紧张的口号。取而代之的是温柔的提醒——“你日夜流汗,花园里的花儿就这样盛开……”
同样,教学楼里也没有发生追逐打斗的情况,也听不到大声喧哗。除了墙上的人文景观,教室外的走廊上摆满了敞开的书架和长桌凳。学生们经过这里都会忍不住放慢脚步。闲暇时,他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手里拿着书静静地读书,时而低声讨论。
这一切都让人惊叹于校园文化的魅力,也让人们对吴长清所说的学校文化重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记得学校刚刚搬迁重建时,毗邻的瓯海大道尚未开放,周边荒凉破败。从交通便利的市区到偏远封闭的郊区,一些老师不禁感到失望和抱怨。谁能想到,短短几年,这里就成为温州最美丽的校园之一,成为外来游客络绎不绝的窗口学校。在这里工作和学习的师生们,一提到学校,就满脸自豪。
原因在于,吴长青不仅通过学校文化的改造和重建,让校园变得别具一格、风景如画,而且还发现了这里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无论是浓郁的地域文化,还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甚至是丰富多彩的世界教育文化,都自然和谐地融入校园,散发着文化魅力,成为无声的精神滋养。
“其实在这种校园文化改造中,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整个设计蓝图都在我的脑子里,如果今年没钱,我就等,明年有钱的话,我就等。”继续努力,一点一点把它变成现实。”吴长青说道。最让他高兴的是,随着校园一天天变得更加美丽,各级领导也越来越支持他改造校园。
从“树”到“树人”
在温州八高的校园里,树木与建筑相得益彰,齐头并进,不可或缺。
除了樱花大道,校园内还有一条银杏大道,种植了90多棵银杏树。秋天,满树都是金黄的,真是美丽极了。校园里的小溪边,有一排柳树和桃树,树下专门铺设了一条木栈道。每到春天,溪边粉红柳绿的景象格外迷人。
“学校里树木种类繁多,共有植物110多种,其中果树29种。夏秋季节,校园里种满了瓜果蔬菜。”吴长青笑着说道。
吴长青几乎能说出每棵树的名字。有许多珍贵树种是他亲自从外地苗圃甚至深林中一一挑选、移植的。因此,在吴长青眼里,这些树就像是校园里的学生。每棵树都不同,有独特的风景,也有令人难忘的故事。
因此,许多树木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学校女生宿舍前种着一排桂花树,每到秋天桂花香气扑鼻,象征着生活在这里的人要有良好的品德;男生宿舍旁边有一排热带鱼尾向日葵和桂花树。女王的向日葵又直又高,就像年轻人阳光健美的身材。
在这些绿树的映衬和掩护下,校园环境显得更加幽静。绿树成荫,各种校园设施共同构成了人们自由生活的空间。
很多走进校园的游客都会惊讶地发现,与很多学校相比,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人流,学生似乎也很少。人都去哪儿了?仔细探索后,你会发现学生分散在校园各处。树间、廊下、亭台下、怪石上,都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地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十年树成,一百年树人。在这里,树与人共同生长,仿佛在精神上相互呼应。
校园里有一棵芒果树,是建校时移植的。被学生戏称为“学校之宝”。那年冬天,温州遭遇50年未遇的寒潮。芒果树受不了了,叶子都掉光了。大家都担心它活不下去了,没想到,到了春天,芒果树竟然出人意料地长出了新芽、长出了新叶,秋天还结出了硕大的果实。
学生们都熟悉芒果树的故事,他们经常向外来的游客讲述芒果树的故事,言语中充满了骄傲和爱意。
“树的精神也能影响人的精神成长。你看,这个校园里的梅花、兰花、松竹、菊花等,都是传统文化精神的载体,它们会培养学生的精神品格。” ”吴长青说道。
为了让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学校特意在校门口划出30亩土地作为学校劳动实习基地。在这里,学生们体验古代文人“风雨无阻读书”的诗意生活,在大自然的劳作中得到心灵的锻炼。
“这里不仅是学生的劳动实习基地,也是教师的课程基地、学校的健康食品生产基地、学生精神放松的场所。”吴长青说。
就像这些植物一样,学校也希望学生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在温州八中,日常的课间操已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同学们列队整齐,喊着口号,在阳光下奔跑,激情朗诵,矫健练武,迈着矫健的步伐。在这样充满青春活力的运动中,同学们的身心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让教育自然发生
显然,吴长青重建学校文化不仅仅是为了建设一个美丽的校园,也不仅仅是为了让学校成为一个文化载体。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他对学校教育的深刻理解。
“学校环境本身就是一门隐性课程。这样的校园应该会说话,让教育随时随地自然发生。”吴长青说道。为此,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8本校本读物,精心梳理校园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使校园的育人功能更加凸显。
在温州八中,吴长青把“生命教育”作为学校的教育理念,提出“根据不同的生命特点,成就不同的精彩人生”,希望“让每个人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对生命的尊重体现在学校环境的每一个细节中。教学楼一层设有听雨阁。窗外望去,是翠绿的大罗山。听雨轩是书吧,是咖啡厅,也是老师们休息的地方。你可以在课间来这里坐一会儿,象征性地付一元钱买一杯咖啡,然后看书、学习、会见客人……
校园里还有很多类似的设施,比如电影吧、茶室、健身房等。学校还成立了罗峰教师健身俱乐部,把关注教师身心健康作为大事。
同时,从为教师创造宽松的制度环境入手,学校成为温州市“第一个吃螃蟹”的学校。推动学校治理改革,将传统的层级管理转变为扁平化管理。学校设有行政中心、教学中心、德育中心、后勤中心、建设中心五个主要中心。成立学术委员会,解决“校烦恼”问题,合理维护教师、学者、家长权益。
吴长青坚信,只有学校真正尊重教师的生命,激发教师对美好的向往,教师才会自觉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微笑如春。
教师也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开展美丽如画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生动自然的教育情境中净化心灵。
每年高中生毕业前,学校都会为学生举办盛大的“成人礼”。他们在父母和老师的陪伴下,送上温暖的祝福,以这美丽的校园为起点,开启他们的成年之旅。在感人的音乐中,家长和孩子们互相交换了真挚的家书和成人礼物,表达了彼此无言的爱,互相拥抱,眼里含着泪水。
这一天,吴长青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大的成人蛋糕。他亲自将切好的蛋糕送到每一位学生手中,也给了他们美好的期望和浓浓的爱。
近年来,随着学校文化建设的推进,温州八中的教育内涵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去年举行的全省精品课程评估中,温州八中教师表现出色,荣获数学、历史、地理等多个一等奖。在全市初中中,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已跻身全市优质高中前列。
目睹学校的这些成长和变化,吴长清更加坚信,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主要原因。一个充满文化魅力的美丽校园,必能凝聚共同的价值共识,让这里的师生快乐学习、快乐工作。
“行走在巴高美丽的校园里,希望这里的每个人都能受到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启迪,在远离喧嚣的环境中获得归属感,以一颗平和的心走向美好的地方。生活。”吴长青诚恳的说道。
《中国教师报》2020年7月1日第16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93city.com/html/tiyuwenda/9109.html